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蔬菜生產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南北蔬菜相互交流,市場供應基本上達到淡季不淡,廣大居民均能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蔬菜。如何在與時俱進中促使蔬菜無公害生產,增加更多的花色品種。提高質量,鼓勵消費,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把蔬菜產業推上新臺階。這正是我們蔬菜工作者急需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發掘蔬菜新資源
我國種菜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蔬菜品種資源,但也有不少品種因長期不注意提純復壯,以致種性逐漸退化,達不到原來優質優價的要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將日益改善,飲食方面較為講究新時尚、新品種、新口味,要求盡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綠色環境,并且還要求安全衛生營養,有益身心健康。為此,我們除繼續發揮原有蔬菜品種資源優勢外,還應進一步發掘和開發新型蔬菜的品種資源。
1、拓展保健蔬菜
為防止疾病,減少醫藥費用的開支,現在人們很注意用飲食療法來加以保健和美容,因而產生“逕食同源”的理念。對于保健型的蔬菜特別暢銷。如小型“紅南瓜”,它果皮深紅,果肉粉甜,風味優美,對降低人體血脂,增強腸胃蠕動和減輕腦血管硬化均有良好療效。又如“紅扁豆”和“四棱豆”可幫助腸胃消化,清熱去濕。“紫大薯”對老人有滋補強身,增強免疫力等效應,類似這些蔬菜品種都應擴大生產。
2、繁育彩色蔬菜
彩色蔬菜是指與一般綠色蔬菜相比較而言的。如紫色的甘藍、甜糯玉米、紫甜椒、紅菜心、白柄通菜,以及有些果型細小,形狀新奇,顏色特異的瓜類、豆類也屬這個范疇。盡管它們并非當今食用蔬菜的主流產品,但因它富有不同凡響的魅力,能激發消費者好奇的興趣,可為蔬菜市場不斷增加新貨源,擴大食用商品的流通。
3、開發珍稀野菜
可供食用的野生蔬菜,大部分尚未開發利用。由于野菜的風味獨特,口感新穎,能助人增進食欲,很受賓館、酒家歡迎,并得到許多家庭主婦的賞識,今后應當繼續充分利用。
4、適當配備觀賞菜
現在旅游事業興旺發展,家庭栽花亦逐漸興起,適當配備多種觀賞蔬菜品種,可作為風景園林建設和繁榮花卉事業的補充。如嬌小玲瓏的“金珠番茄”、“蛇瓜”都是非常雅致,均可作為觀光農業的品種。
以上新品種,雖在整個蔬菜的總產值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畢竟是新鮮事物,又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經集腋成裘,對壯大市場經濟將有可觀的價值。
二、開創蔬菜新品味
據營養學家認為,蔬菜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以維持人體內的生理平衡和新陳代謝。
蔬菜同許多食品一樣,都很講究新品味。只有新品味,才能上升為新品位,新品牌。以“紫甘藍”為例,據分析,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分別為普通甘藍的1.4倍和2倍,含鐵、鋅、維生素等成分也比普通甘藍高。烹調時不論用來清炒、涼拌、湯食、腌漬,其味道均表現清新可口,柔中帶爽,食之不厭。
可見,蔬菜市場要實現產銷兩旺,買賣雙贏,就得不斷革新產品,增加花色品種,適應消費群體的品味需求。致力把行業做細做活,把產業做強做大。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增強菜市新活力
要發展蔬菜產業,必須各出其謀,在打造新型產品方面多下功夫。借以充實城市特色農業的內容,要求有關部門從調整蔬菜產品結構中加以融合,并分別發動菜農和公司在生產基地內加以實施。
1、要從多地域、多渠道、多元化地引進蔬菜品種資源,針對新型產品的需要而確定引種與篩選的目標。除了通過新型品種繁殖推廣外,更需要國家政府給予適當立項,投放資金,扶持農業與科研單位開展新型蔬菜的選育種研究,爭取培育多種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新品種來參與國際市場交流與交易。
2、對于開始上市的新型蔬菜,應當在市場中做好充分的宣傳引導,說明產品的食用功能、營養含量和烹調要點,幫助群眾消除疑慮,放心選購。
3、對現已投放市場的彩色、保健野菜等新型品種,必須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管理,要求對產品要經過質量檢測,保證達到食用安全標準。尤其是對新引進的野菜,必須事先經過試種、試食,確實證明不含任何毒素,才容許投產經營,以確保居民食用健康。
4、當今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市政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工業、商業和生活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對于城市的蔬菜生產有必要逐步向遠郊轉移,爭取有更多凈化的蔬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