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專家經多年攻關,成功研究出10個不易得病的新品種青菜。這些新品種青菜不僅口感更好、更便宜,而且有效解決了病害、熱害、凍害等導致青菜品質下降的系列問題。
這一項目的課題組由南農大園藝學院院長、蔬菜研究所所長侯喜林教授帶領。目前選育出的系列新品種已在全國22個省份累計推廣面積611萬余畝,新增產量20億多公斤,新增產值26億多元。
正式名稱為“不結球白菜優異種質創新及系列品種選育”的這一項目日前獲得了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課題組研制的青菜新品種包括“寒笑”“暑綠”“南農矮腳黃”及矮抗系列不結球白菜等。
現有的青菜存在一些缺陷,如“低溫下黃化”,氣溫稍微低一點,菜葉就容易發黃;“開花后沒有蜜腺”,不能吸引蜜蜂來授粉,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工來授粉。此次,南農大該課題組利用“非對稱細胞融合技術”,成功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新品種同時具有了“低溫不黃化”和“開花后有蜜腺”的優點。據侯喜林介紹,“寒笑”是“低溫不黃化”的典型代表,是冬天最理想的栽種品種,零下9攝氏度時不用大棚都能生長得很好,長出來的青菜葉片照樣碧綠。
新品種青菜抗病害的能力大大加強。在夏季,青菜最容易得的病是“炭疽病”“病毒病”。前者表現為青菜從外到里葉子和梗子上全是病斑,后者表現為菜葉萎縮。而在春秋季節,青菜最容易得的病是“黑斑病”和“霜霉病”,前者葉片和葉梗上長滿大大小小的黑斑,后者的葉片上則像是剛剛蒙上了一層雪霜。得了病的青菜不僅不美觀,在營養價值方面也大打折扣。課題組研制出的新品種與以往的青菜相比,這4種常見病的發病率下降了六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