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看近期國際農產品價格穩中趨升,但不同產品情況有所不同。小麥在去年3月達到最高點的每噸440美元,4月開始下降,年底降到每噸220美元,今年3月份略微上升,5月回升到262美元,小麥供給充足,2009年作物前景普遍看好,尤其是亞洲和中東主產國作物生長條件改善。
玉米價格是在去年6月達到最高點,每噸287美元,12月下降到158美元,今年5月價格回升到180美元,南美洲的干旱天氣,以及美國因降雨延遲播種,加上我國大豆供給緊張需求旺盛,大豆價格高漲的溢出效應為玉米價格形成了支撐。
大米在去年4月達到最高點,最高時每噸超過一千美元,12月降至530多美元,今年也在回升,2009年1月份以來,國際稻米價格保持穩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稻米價格指數(2002-2004=100)穩定在270點。2009年4月泰國100%B級白稻米報價每噸607美元,比3月略低5%,僅略低于1月份報價的每噸611美元。然而,在目前水平上,國際稻米價格比2008年4月份的每噸873美元(接近5月的最高值每噸962.6美元)低30%。近期市場疲軟的原因是稻米進口需求持續放緩,以及4月中旬泰國政府宣布釋放公共稻米儲備。其他主要出口地區稻米價格保持穩定。
整體來看,去年國際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劇烈,波幅很大,有些月份波幅在20%左右,大米波幅最大時達50%以上。今年國際價格波動要小得多。比較來看,中國農產品價格相對比較平穩,與去年下半年相比稍微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