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針對中秋節出現的“天價月餅”現象,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對月餅價格、質量、包裝及搭售等行為進行規范。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以及媒體的監督下,過度包裝的“天價月餅”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最近,一只穿上“金馬甲”的龍鳳蟹橫空出世,再次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它的作者、南京高淳縣螃蟹養殖戶史團結向記者介紹說,“龍鳳蟹”規格為公蟹300克、母蟹200克,外包裝為純金盒子,公蟹包裝黃金重超過200克、母蟹包裝黃金約135克,另外還有作為贈品的純銀蟹8件。
所謂“金馬甲”,本來是一種螃蟹速裝器,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用它綁螃蟹,比原來的樹脂材料模子更方便。史團結介紹,純金“黃金甲”的創意來自于客戶,他委托上海一家黃金店制作了黃金包裝,訂了50對,每對要價99990元,最近幾天還有人愿意給出更高的價錢訂購。
“天價禮品”再次曝光,引起人們熱議。在內蒙古一家網站工作的李東海說,其實“天價禮品”一直沒有離開過市場,只不過是有了月餅之外的更多的載體,比如天價粽子、天價煙、天價酒、天價年夜飯……
“天價禮品”受追捧,至少折射三大問題:一是過度消費。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卻已成為奢侈品消費大國。二是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過大,成為畸形消費的社會背景。三是“天價禮品”助長了腐敗。
呼和浩特市民王云飛等眾多群眾表示,“天價禮品”之所以有市場,有人看重的是包在商品外的“金子”。收禮人表面收的是禮品,自感“心安理得”:不就是一盒月餅,兩只螃蟹嗎?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一針見血地指出,“天價禮品”交易絕對不是簡單的市場行為,而是一種畸形消費,也是一種腐敗現象。
畸形的需求,畸形的供給,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周孝正說,不要用單純的經濟學觀點來蒙人,這實質上就是假借節日之機,以禮尚往來之名,用天價商品作禮品道具,行變相腐敗之實。建議有關部門查查“天價禮品”的流向,順藤摸瓜牽出更多的“周久耕”。
“天價月餅”淡出節日市場,源于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文件聯手整治。但隨后一再出現的“天價禮品”說明,僅靠文件規范治標不治本。有關專家認為,如果權力不在陽光下運行,“天價禮品”還會推陳出新。從長遠看,遏制“天價禮品”,既要進一步完善價格監管體制,又要堅決推動“制度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