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年度即將過去之際,我們暫時駐足,回望一下行業這一年的發展軌跡,還有那些值得特別關注的事件,嘗試用三大關鍵詞和十大事件為2009年度的食品行業把一下脈!
關鍵詞1:食品安全
食安法、新國標……食品業步入法治時代!
從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到現在,“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國家及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主任、衛生部部長陳竺日前表示,2009年各項整頓任務正在逐步落實,食品安全長效工作機制逐步建立。
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其亮點包括了假一賠十、不安全食品被召回、名人代言虛假食品廣告將承擔連帶責任等等。為配合該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于7月出臺。
10月1日,倍受關注的國家礦泉水新標準正式,該標準最大的革新在于增加了溴酸鹽及3項致病菌指標,同時刪除了菌落總數。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是礦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產物。增加了溴酸鹽指標,意味著水企設備的改良最少也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新標準成為了一道分水嶺,將這個行業大魚和小蝦更明顯地區分了開來,推動行業優勝劣汰、健康發展。
也是10月1日,橄欖油國家標準《GB23347-2009橄欖油、橄欖果渣油國家標準》叫停橄欖果渣油,旨在杜絕不法商家以勾兌橄欖油冒充好的橄欖油。盡管目前橄欖油行業的亂象尚未被扭轉,絕大部分銷售人員對國標一問三不知,但畢竟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關鍵詞2:漲價
米漲了、油貴了……弱勢群體壓力大!
油貴了、酒貴了、米貴了,奶粉貴了……進入下半年,食品各行業的價格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往上沖。中國央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焦瑾璞對此曾表明態度:“明年中國經濟將維持在一個高增長低通脹的理想狀態;在貨幣時滯和貨幣幻覺的作用下,2011年通貨膨脹風險將有可能爆發。”也就是說,從現在到明年年初,消費者很可能還要過“吃貴價食品”的日子。
近期國內食用油價格均陸續增長,福臨門品牌的提價涉及幾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種,價格漲幅10%~15%,而金龍魚大豆油和菜子油、調和油提價幅度為6%~10%左右;大米每噸零售價漲幅則在100塊以上,面粉與玉米一個月來亦有不大的漲幅。高端白酒作為消費晴雨表,12月也接連上漲。茅臺首先發表公告稱將于明年元旦起適當上調茅臺酒出廠價,平均上調幅度約為13%,此前國窖1573、水井坊等已低調漲價。之后,山西汾酒提價10%,洋河提價5%,二線名酒也掀起了一股漲價潮。
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涼茶和液態奶行業也遭遇漲價壓力。涼茶的主要原料之一金銀花,由于有抗甲流功效,價格從5月份開始暴漲,羅漢果、大青葉等中草藥價也都在上漲,平均漲幅達20%~30%,使得涼茶行業壓力不小。在奶業方面,目前拉開漲價大旗的是上海光明,其針對部分產品提價1.8%-3%,其他品牌暫時按兵不動。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包括汽油、水電、原奶、包材等整個產業鏈價上揚幅度超過10%,乳制品企業目前正承受著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不排除明年的漲價可能。
關鍵詞3:“并購風”
合縱連橫,行業巨頭爭霸越演越烈
縱觀2009年的食品行業,“資本并購”成為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的關鍵詞之一,通過資本融合,實現合縱連橫,對企業實力提升和產業鏈延伸都將是有益的促進。匯源險些落入可口可樂囊中,雀巢也意欲將太子奶攬入麾下,中糧先是整合了五谷道場、再并購了蒙牛、最有又揮師拿下了萬威客,欲與雨潤、雙匯搶奪肉制品市場這塊香餑餑。
從去年開始,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就將目光瞄準了匯源。這宗號稱迄今為止中國食品飲料行業最大、耗時半年多的收購案,今年3月被商務部以“收購案將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為由否決了。盡管如此,匯源仍在積極尋找下一位“資本并購者”。
在并購風中,財大氣粗的中糧當然是主角。今年2月中糧力壓群雄將五谷道場納入麾下,涉足方便面市場。接下來,中糧聯手厚樸以61億港幣入主蒙牛乳業,締造了中國食品行業最大交易案,成為業內強強聯合的范例。12月,中糧集團以1.94億元人民幣收購外商投資企業萬威客——一家在華南地區占據市場主導的低溫肉制品及烘焙冷凍產品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