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配送保鮮技術實現蔬菜減損增值
發布時間:2016-09-10 發布者:首宏蔬菜配送中心 所屬類別:飲食資訊
蔬菜配送過程中存在產品損耗大、商品性下降快和投入品使用不當等問題,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北京市農學院、北京天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外貿菜蔬協會共同實施的“蔬菜高效配送保鮮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項目,立足現階段的配送條件,示范推廣高效實用的配送保鮮技術,實現了減損、保質、延供、增值、提效。
該項目主要技術內容是在
蔬菜配送前處理、保鮮包裝、保鮮劑應用和貯運輔助降溫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制定了156個蔬菜品種的采收標準、90個蔬菜品種的配送包裝標準和15個蔬菜品種的產地分級標準,明確了壓差預冷、熱處理、保鮮包裝、綠色保鮮劑、冰袋和蓄冷板等核心技術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方法,集成了黃瓜、番茄等6種主要蔬菜的高效配送保鮮技術操作規范,從品種選擇、采前管理、采收時機、采收標準、產地分級、預冷處理、保鮮劑應用、保鮮包裝和低溫貯運等各個主要配送環節提出了保鮮技術措施。
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與效益。項目中累計采用新技術配送蔬菜44.41萬噸,實施區核心技術覆蓋率達到84.7%;配送蔬菜平均損耗率由28.8%下降到8.8%,折合每噸蔬菜減少損耗762元;配送蔬菜商品性明顯提高,配送蔬菜附加值增加,平均每噸蔬菜增值880元。平均每噸配送蔬菜新增純收益1326.4元,總經濟效益約3.6865億元;減少了配送中不良包裝材料和化學藥劑等投入品的使用,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減少了產品腐爛變質,利于產地環境保護;提高了產地商品化處理程度,減少了蔬菜垃圾進城。
項目的創新點主要有:示范推廣物理活性保鮮袋和自發氣調保鮮箱等新型保鮮包裝材料,有效提高了包裝保鮮效果;推廣應用高效綠色保鮮劑,提高了配送蔬菜的安全性;通過優化產后處理工藝,延長了蔬菜耐貯性;集成北京地區蔬菜高效配送保鮮技術規范,構建了“專家+技術員+企業(專業合作社)+示范戶+農戶”的新型科技推廣模式,充分發揮出龍頭配送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在
蔬菜配送保鮮技術服務中的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