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隨著鮮棗大量上市,關于“糖精棗”的傳言也越來越多。近日,齊魯電視臺、《重慶晨報》等媒體記者經(jīng)過暗訪,證明“糖精棗”在市面上的確存在。山東省棲霞市工商局于9月2日在其管轄區(qū)查獲終身棗加工窩點,現(xiàn)場查扣生大棗 17箱,經(jīng)證明該地正是將生棗停止催熟的作坊。那么,“糖精棗”和正常棗有什么區(qū)別,消費者應該怎樣辨別呢?本實驗依照網(wǎng)上所傳的“糖精棗”的制造秘方,對青棗停止相關處置,探求辨別“糖精棗”與正常棗的辦法。
實驗辦法:以青棗為原料,停止熱水燙、糖精鈉溶液泡兩道工序處置后,將正常棗和“糖精棗”在室溫下貯藏,察看其質(zhì)量變化狀況。
實驗結果:1.經(jīng)過處置后的青棗漸漸泛起紅暈,10小時后,青棗大部分變成暗紅色,紅色較平均,但色澤并不鮮亮。
2.“糖精棗”的外表有種黏黏的覺得,而正常棗外表較為潤滑;用手捏開“糖精棗”,發(fā)現(xiàn)棗皮與棗肉有別離。
3.用舌尖舔 “糖精棗”表皮能覺得到明顯的甜味,細細品味會感到苦。用水沖洗后,“糖精棗”甜度會明顯降低。
4.一天后,“糖精棗”變軟,外表褶皺明顯,而正常棗比擬硬,外表潤滑。
實驗室倡議:本實驗證明青棗經(jīng)過一定的處置的確能夠變成有甜味的紅棗。由于糖精鈉對人體安康有害無益,因而消費者在選購鮮棗的時分一定要留意。首先要看顏色,“糖精棗”遍體暗紅,色澤并不光亮,而自然棗色澤鮮亮,紅得不平均。其次用手摸,“糖精棗”外表發(fā)黏,用手捏會發(fā)軟。最后能夠用舌頭舔,“糖精棗”的表皮很甜,以至發(fā)苦。 此外,有研討顯現(xiàn),半紅期棗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都要高于全紅期的棗,因而,不管是從營養(yǎng),還是從安全的角度出發(fā),青里帶紅的棗都是最佳選擇。
【相關閱讀】
糖精冬棗長期食用或致癌
初嘗很甜細嚼發(fā)苦 專家提醒謹防廉價“糖精棗”
小心糖精水化妝過的棗
糖精醬油勾兌染劑 青棗被化妝成紅棗牟利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