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據德國之聲等歐洲媒體報道,近日近萬名德國小學生疑因吃了中國進口的冷凍草莓而發作食物中毒,目前還無法判別是由于草莓自身質量問題,還是加工不當所致。
“別看萬人的數字很龐大,其實歐美人發作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狀況并不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平安系副教授范志紅在談及草莓中毒事件時評價。
范志紅剖析,歐美人簡直每天都吃像沙拉這樣未加熱的生食物,吃第二頓時也不會再加熱。而大部分中國人都曉得,剩菜要熱透再吃,這樣就防止了很多風險。
很多人覺得冷凍食品很平安,細菌不會滋生,但低溫自身不能起到有效殺菌的作用。像肉、魚、蔬果和凍餃子之類的食物都是在生的狀態下冷凍的,難以保證冷凍前食物沒有攜帶細菌,所以,凍結后需加熱再食用。
范志紅提示,食品包裝上不僅有保質期,還有保管溫度,一定要按規貯藏。如買了可冷藏貯存30天的巴氏牛奶,沒放冰箱而是擺在桌子上,一天后就可能滋生大量細菌而招致發酸、凝塊,特別是在氣溫較高的狀況下。這不是牛奶自身問題,而是保管溫度不當的問題。
食物凍結后,假如在室溫下放置很久,也會形成微生物的大量增殖。生活中,凍肉凍魚最好頭一天從冷凍室取出,包好后放冷藏室保鮮盒里化凍,既不流失肉汁,而且防止了微生物超標和穿插污染的風險。取出之后馬上切好下鍋烹調,一定不要在案板上放很久。
范志紅提示,不要以為只要孩子易發作食物中毒,消化才能較弱的成年人也很容易發作胃腸道的感染。
【相關閱讀】
老外支招 多喝酸奶不長青春痘
解讀老外的"面包崇拜" 不吃面包還能吃什么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