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視管理局近日發布餐飲效勞食品安全預警公告,提示公眾預防毒蘑菇中毒。專家表示,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應盡早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辦法,疾速掃除毒素。同時,在催吐后應盡快到醫院承受治療。
據理解,目前在我國已審定的蘑菇中,可食用的蘑菇近300種,有毒蘑菇約100多種;其中含有劇毒可致死的近十種。
毒蘑菇的有毒成分十分復雜,人誤食中毒后的病癥主要有五種:
一是胃腸型:潛伏期為30分鐘至6小時,有惡心、猛烈嘔吐、腹瀉等病癥;
二是神經肉體型:潛伏期10分鐘至2小時,除胃腸炎病癥外,尚有流涎、流淚,嚴重者可呈現幻覺、肉體錯亂等;
三是溶血型:潛伏期為6至12小時,可呈現急性貧血、黃疸、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
四是臟器損傷型:潛伏期10至24小時,臨床上分潛伏期、胃腸期、假愈期、內臟損傷期和恢復期。應特別留意假愈期,此時病人無任何病癥,但毒素正向肝腎內臟進犯,病情惡化較快,可招致死亡;
五是光過敏性皮炎型:潛伏期約24小時,與光接觸部位皮膚腫脹,指尖劇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腫脹外翻。
辨認蘑菇能否有毒,主要從它的形態、氣息和顏色上來辨別。毒蘑菇普通在頂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環狀物,根上有環狀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惡味,顏色鮮艷,采后易變色,多數柔軟,漿汁多并混濁像牛奶。毒蘑菇普通生長在濕潤的中央,能使米飯、大蒜、銀器變黑。無毒的蘑菇普通生長在矮草叢中或松林公開,蓋是扁或圓的,肉厚而嫩,顏色多為黃、白或古銅色,掰開后漿汁清亮如水,不變色,味道清香。
由于毒蘑菇的許多毒素還無法檢測,有毒和無毒蘑菇難以辨別,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不要采摘野蘑菇,不要采購、制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相關閱讀】
秋季養生八種必吃食物 蘑菇抗癌番茄抗衰
食用野生蘑菇易中毒 重者可引起人體臟器損傷
毒蘑菇不能單靠形態顏色和氣息辨別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