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雞雖然味鮮,富含蛋白質,但雞湯中鹽分偏高,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也較多。即使吃燉雞不吃雞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湯內,喝雞湯會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不僅會增加胃腸負擔,導致消化道疾病,而且還會引起血脂升高,易患上冠心病。慢性膽囊炎的患者,喝過濃的雞湯,也容易導致急性發作,因此不鼓勵多喝。
骨頭湯一般是用豬大骨、肉骨或魚骨,經長時間熬燉而成,其湯中富含大量“軟骨素”和“骨膠原”,能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補充。但骨頭湯中含油脂和膽固醇高,尤其是骨髓,膽固醇含量特別高。熬骨頭湯若加入海鮮、菇類、動物內臟等,久燉后嘌呤含量相當高,喝下后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對人體有害。另外,燉湯中加入綠色蔬菜,因為煮得太久,湯中鉀含量和草酸鹽都會較高,慢性腎病患者喝了有損健康,還容易得腎結石等。
總之,雞湯、骨頭湯要適量喝,真正體虛可以喝,但也不宜喝熬得過濃的湯。另外,燉雞湯、骨頭湯時最好不要加其他動物內臟,同時應避免喝反復久熬的雞湯或骨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