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好吃”,美食文化淵遠流長,全國聞名。成都人“喜辣”,因為“辣”的緣故,成都的女孩又被稱為“辣妹子”。如果不親自品嘗一下成都美食,成都的“辣”只是一種想象,當然,如果品嘗了,你就會知道“辣”可以細分為許多種,而成都的“辣”是哪一種呢?下面帶上你的“味蕾”跟我們走吧――
第一站
錦里好吃一條街:香辣
在錦里,不去吃小吃是最大的遺憾。比較出名的有好吃街里的喬面、三大炮、牛肉焦餅、黃醪糟、串串香等等。色香味的甜水面,涼面,鹵菜都不錯。
還有一家賣油炸臭豆腐、洋芋和豆花的,也是四川的名小吃。在晚上,吃的地方更多,賣燒烤和翹腳湯鍋的綠林燒烤在錦里諸葛井的對面一直營業到深夜;總的來說,錦里街上的小吃口味地道,價格都非常的實惠。最有特色的是街尾那家蒸蒸糕,這可是屬于“遠古”的臨街小吃。推薦:串串香1元一串,完全配得上“香辣”二字,保管你是吃了第一串還想吃第二串。
第二站
春康路龍抄手:看似很辣實則很“溫柔”
龍抄手是成都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龍,而是創辦人與其三個伙計在當時的“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之事,在切磋店名時,借用“濃花茶園的‘濃’字,以諧音字“龍”為名號(四川話“濃”與“龍”同音),寓意生意興“隆”。
“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于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后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為什么說“龍抄手”看似很辣呢?原來“龍抄手”湯中飄著紅油,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的辣。但一口咬下去,卻感覺皮薄餡嫩,爽滑鮮香。
第三站
洛帶傷心涼粉:黯然銷魂的辣
一兩根涼粉放進嘴里,辣,帶有一點泡菜味道的辣,很特別。再吃幾根,火辣辣的辣,眼睛里包上了淚水;花椒的麻,開始讓人氣緊,嗓子眼被堵上了。突然那種悲傷到徹底時的哽咽襲來,整個人都被定格了,幾分鐘后,眼淚禁不住地流下來……
洛帶傷心涼粉位于成都市東郊洛帶古鎮,全鎮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來自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
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留下眾多民間傳說、歷史遺留、古老建筑、客家會館,洛帶傷心涼粉也正是出自這些客家后裔之手。
第四站
雙流老媽兔頭:回味的辣
老媽兔頭是成都人熱衷多年的一種小吃,尤其是在夏天,90%的成都人都會坐在外面的大排檔(成都人叫“冷啖杯”),吃兔頭喝啤酒。
老媽兔頭是四川鹵菜中的一種,現如今成都市內隨處可見的老媽兔頭都是從雙流縣流傳出去,但絕大多數都沒有學到兔頭其中的精華,口味遠遠不如雙流清泰路的這家老店地道,而且這家老店全世界僅此一家,絕對沒有其他分店。
第五站
邛崍缽缽雞、奶湯面:麻辣,小資的“辣”
邛崍缽缽雞因盛放食品的陶缽而得名,是清代流行于邛崍的傳統小吃。其作法是:將熟雞去骨切片,以麻辣為主,再輔以多調料。它的特色是:色鮮味美,紅白相間,皮脆肉嫩,微帶甜咸,麻辣鮮香。吃奶湯面時用以佐食別具風味,飲酒時用于佐酒亦佳,足見四川人“小資”生活之一斑。
當地景點:平樂古鎮,文君井,天臺山風景區,在這些景點附近的餐館很容易吃到
第六站
彭州九尺鵝腸火鍋:有底蘊的“辣”
終于可以品嘗成都的火鍋了。九尺鵝腸得名于四川彭州市以東的九尺鎮,早在清代乾隆年間該地就以板鴨聞名于世,暢銷錦城,經久不衰。以其他為名的特色火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其招牌鮮鵝腸火鍋,麻、辣、鮮,久吃不渾湯,不受季節限制,四季均吃,為川味火鍋的著名品牌。
由于這里的鵝宰殺后,其腸用泉水洗滌,用火鍋燙食,鮮美爽脆,口感舒服,比起一些火鍋店用堿發、冰凍的鵝腸來,味道簡直可以“相差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