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臨,氣溫低下,日短夜長,人體活動相對減少,食欲增加。在我們用飲食增加熱量抵御寒冷之余。也不要僅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忽視了對身體的調理和保養。小編特意為您搜羅了適合嚴冬的各類飲食保健信息,讓您和家人健康快樂每一天!
眼看入了冬,此時日照時間短,人體缺乏能促進鈣在體內“安營扎寨”的維生素D,再加上運動量減少,骨質疏松甚至骨折都會悄悄襲來,讓人避之不及。況且,近年來骨質疏松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絕經后婦女50%以上、老年男性20%以上患有骨質疏松。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那么,“補骨”到底應該補些什么呢,“吃骨補骨”能管用嗎?其中的學問可多著呢。
“補骨”先要養好腎
要想知道該補什么,首先要明白,骨骼到底缺什么。從西醫角度來說,骨質疏松是由鈣質流失引起的,因此“補骨”就是補充鈣以及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維生素C、雌激素等。但在中醫里,情況卻復雜了很多,骨骼健康與否往往跟各個臟器的健康息息相關。2000多年前的中醫名著《黃帝內經》就說過:“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這里提到的“骨枯”與現代醫學的腰背疼痛、身材縮短、駝背、骨折等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因此,中醫認為導致骨質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主骨生髓”,腎虛則不能滋養骨骼,會導致骨骼脆弱無力。也就是說,骨骼健康和“腎”是息息相關的,“補骨”先要養好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