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會通過蛋白質強健身體,但大量攝取對身體并不好。蛋白質的種類最好不是動物性,更不能是化學性,來源越自然的就越不會有浪費,對身體來說效率也較高。
最理想的攝取方法,就是谷物和豆類的組合。在20種氨基酸中,有9種稱為必需氨基酸,是必須由飲食等方法從體外攝取的。為什么并非20種全都必需呢?因為只要有這9種物質,剩下的11種就可在體內合成。如果能保持良好平衡,攝取必需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當然不是壞事。同時食用谷物和豆類,可以將這9種必需氨基酸一網打盡,這就是攝取氨基酸最合理的方法。
比例大約是2份谷物對1份豆類,按這個比例來吃,可以毫不浪費地攝取氨基酸。這種飲食組合同時能攝取能量的來源——糖分。在豆類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能將糖分轉換為能量,較好的組合如紅豆飯、黃豆飯、紅豆糯米團、米飯配豆腐味噌湯、米飯配納豆等。
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包括:牲畜的奶,牛奶、羊奶、馬奶等;畜肉,牛、羊、豬、狗肉等;禽肉,雞、鴨、鵝、鵪鶉、駝鳥等;蛋類,雞蛋、鴨蛋、鵪鶉 蛋等及魚、蝦、蟹等;還有大豆類,黃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黃豆的營養價值最高,它是嬰幼兒食品中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此外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干果類蛋白質的含量均較高。由于各種食物中氨基酸的含量、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各異,且其他營養素含量也不相同,因此,給嬰兒添加輔食時,以上食品都是可供選擇的,還可以根據當地的特產,因地制宜地為小兒提供蛋白質高的食物。
蛋白質攝入一般原則
每天食用兩份蠶豆、小扁豆、奎奴亞藜、豆腐、“種子類”蔬菜或從其他植物性蛋白質,或者一小份肉類、魚肉、干酪或自由放養的雞產的雞蛋。
減少食用乳制品,如果你有過敏反應,要停止食用并替代以豆奶或牛奶糊。
減少攝入動物性蛋白質,選擇瘦肉或魚肉,且每周食肉不要超過3次。
盡量選擇有機食品,避免可能發生的激素和抗生素污染。
如何正確服用蛋白質
每種蛋白質都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只有保持了其化學結構的完整性,蛋白質粉才能有效發揮其生物學作用。因此,食用蛋白質粉一定要用50℃以下的溫開水沖調;若需在炒菜或湯水中加入蛋白質粉,以增加膳食中蛋白質的攝入,應在起鍋冷卻后再加入。只有這樣蛋白質粉才會保持良好的生物學活性,給您的健康帶來真正的益處。
(責任編輯:任飛 實習編輯: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