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每逢臘月里家家戶戶的大人們張羅著準(zhǔn)備材料做煎餃時,快要過年了,這年味也隨著蛋餃越來越濃。記憶中這活都是父親干,天寒地凍的,一家人圍著個火爐,爸爸一手拿長柄大湯勺,一手加蛋液,添肉餡,一做就是好幾個小時,煎100多個餃子。過年時的家宴中,蛋餃不斷的變換著作法出現(xiàn)在飯桌上,成為我們童年對美味的記憶。 依然記得觀看爸爸制作蛋餃的過程中,我跟哥哥最大的心愿就是爸爸不小心把單皮扯破,這樣扯破的蛋皮就歸我們了。
制作材料:
五花肉或豬前腿肉半斤 、 雞蛋2-3顆、 韭菜或蔥30-50克(也可以不放)、 姜沫少許 、 米酒半湯勺、 生抽2湯勺、 雞精與鹽適量
(材料我做了20個左右蛋餃,數(shù)量取決于單皮的厚度與陷料的多少)
制作步驟:
1 、五花肉去皮剁成泥,韭菜切細(xì)段,取一小碗將鹽與雞精、生抽裝入攪勻,倒入肉末與韭菜陷料里朝一方向攪勻備用;
2、雞蛋用筷子打散,倒入米酒攪勻;
3、 平底鍋燒熱用姜片抹一遍,倒入少許油,有刷子盡量用刷子刷上薄薄一層就好;
4、小火,倒入一勺蛋液,小心的轉(zhuǎn)動鍋?zhàn)訉⒌耙簲偝蓚小圓形單皮(蛋液大約是2湯羹的份量 新手可能難以做到需要更多點(diǎn))
5、 用勺子將肉餡讓在單皮中間,翻起翻皮一半單皮蓋過肉餡,雙面煎至單皮略微有點(diǎn)金黃即可;(生的,不能直接吃哦,要煮湯或者隔水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