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水果配送推薦:“傍洋名”國產水果就好吃嗎
發布時間:2016-09-26 發布者:首宏水果配送中心 所屬類別:市場動態
大洋網訊進入秋季,各種國產的時令水果紛紛進入大型商場、超市和批發市場,尤其是每逢節假日,不少街坊走親訪友,總是偏向購買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產及進口水果。
柚子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大型商超發現,洋水果的標簽簡單明了,而國產水果則中文里帶洋味。一些街坊告訴記者,遠遠看上去,以為是進口水果,而近距離看才發現,這些水果的產地都是國內。
21日,記者在番禺廣場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看到,福建產的蜜柚(分紅肉和白肉兩種)標識為“維多利蜜柚”,售價為7.9元/500克和5.9元/500克;云南產的紅提,標識為“弗雷紅提”,售價為9.9元/500克(如圖,李秀政攝)。“本來是國產的水果,沒必要叫上洋名字。相反,如果叫福建漳州蜜柚,即直接標明國內產地,或許更好,大家印象深刻,更何況具有地理標志的品牌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記者旁邊一位學者模樣的市民低聲說道。
其實,不少街坊告訴記者,中秋節之前,就有大量蜜柚上市,從口感來看,不見得好吃,主要是糖分不夠高,水分又少,有的還是干巴巴的。“這或許與采摘時間太早有關,桂林陽朔沙田柚名氣大,多年來地方政府規定:霜降之后才允許果農采摘,確保沙田柚的質量。”專業人士王先生對記者說。
也有不少街坊認為,國產水果洋標簽,或許與一些人以為洋水果總比國產水果好的認識有較大關系,商家抓住消費者心理,貼上帶洋氣的標簽,價格頓時就會翻倍。其實,不管是進口水果也好,國產水果水果也罷,好不好的標準,最基本的為好吃,水分足,糖分夠,不好吃的水果,再貴名字再洋氣,也是沒有市場的。
有市場迷戀洋水果,認為那樣看上去有面子、有檔次,經營者“順勢而為”,帖上洋氣的標簽,使國產水果“變身”洋水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得更多的利潤。從市民的角度說,我們只有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才能在消費市場上有獨立的見解良好的消費習慣。我們通過比較,最終會知道一個道理:傍洋名的水果,不一定就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