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埗飯堂送菜 推薦 印度的“芒果文化”遺產
2017-01-12
地處熱帶、亞熱帶的印度,出產的果種類類繁多,但印度人惟獨對芒果鐘愛有加,不只將這種口味甜美、營養豐厚的水果奉為“果中之王”,在歷史上長期作為各個土邦國王室的專用貢品,而且對芒果的認知早已遠遠超越其自然屬性,升華到了文化的高度,構成共同的印度“芒果文化”。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端,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年都要在7月上旬舉行浩大的芒果節。印度各地的果品生產商都會將他們引為驕傲的芒果種類帶來現場向公眾展現。外形不同、顏色各異、大小懸殊的各種新穎芒果擺滿上百個展臺。大的似椰子,重量以公斤計;小的可比核桃,一個不過幾十克;“面相”粗糙的,外表疙疙瘩瘩像個未長熟的木瓜;“面皮”細嫩的,讓人有彈指即破的覺得。望著這一盤盤紅如脂、綠如翠、黃如金、黑如炭的各式芒果,簡直每一位參觀者都會嘖嘖稱奇,連呼大開眼界。
與數百種芒果擺在一同的,還有以芒果為原料制成的各種腌菜、酸辣醬、糖果、果汁、果脯、果酒和果醬等。今年的芒果節現場還免費發放一種用未成熟的芒果制成的飲料。聽說印度民間在盛夏有喝這種飲料的習氣,很多地域的老百姓都把它當作消弭暑毒的特效解毒劑。在芒果節主辦者的眼里,這些特征產品代表了包括飲食文化在內的多種印度傳統文化信息,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鼎力發揚。因而,他們不失時機地抓住時機,組織各種芒果知識競賽、卡通芒果扮演、芒果廚藝論壇、芒果種植歷史評說解說等活動,突出強調芒果節的文化內涵,強化公眾對“芒果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印度人將芒果視為其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當代印度人相信,芒果作為一種人工種植的水果,最早出現在亞洲南部的印緬地域。他們根據目前存世的古印度建筑雕塑和印度早期文學作品中有關于芒果的形象化記述,推斷自己的祖先開端種植芒果至少在4000年前,與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當地特有的印度教具有同樣悠久的歷史,并且執著地認為,目前全世界其他地域種植的所有芒果,最初都是由一位名叫文桑的中國人于公元632年至645年訪問印度期間,發現并引種到印度以外的國家的。
據印度農業部門統計,印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芒果產地,年產芒果10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全世界已知1595個芒果種類絕大部分在印度境內,在其他國家種植的不過區區41種。難怪印度人提起芒果,總會下意識地流露出一種驕傲感。盡管印度并沒有定芒果為“國果”,但事實上芒果在他們心中早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無論在世俗文化或宗教文化中都有特殊的象征意味。印度人將芒果花稱為春天的靈魂。他們為每一種芒果賦予特定的名字,其中很多芒果的名字與宗教信仰或神有密切關系。印度許多佛教或印度教寺廟里都種有高大的芒果樹。成熟時節,廟里的僧侶會挑選出品相和品質俱佳的芒果貢奉在佛祖面前。前來進香祈禱的善男信女也常常帶來他們家鄉的芒果,表達對佛祖的敬意。前不久,印度農業研究所用印度教一位女神的名字為他們新近培育的一個芒果種類命名,一種看似普通的水果就這樣與一個地域的宗教和文化聯系到了一同。
時至今日,芒果作為一種吉祥之果,在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域都適宜種植芒果,從南到北,芒果的收獲季節長達半年,因而芒果在很多地域成了民眾生活中的日用品。他們在婚禮中,喜歡以芒果樹枝葉搭建通向婚禮大棚的通道或牌樓。如果哪個結婚慶典上缺少了芒果樹的裝飾,會被認為這對新人的姻緣不夠圓滿,婚后生活難以幸福。人們用芒果做菜,作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每天還會用新穎的芒果樹葉接來清水,在日出時分淋撒在神龕前面。
隨著與世界的交往不斷擴大,印度的芒果也逐漸為更多國家的人民認識和喜愛。一些珍貴的稀有芒果種類不只在東南亞地域聲名顯赫,而且還越來越多地受到歐洲人的推崇。印度獨立后的歷屆政府領導人在與外國政要交往時,都喜歡用芒果作為贈禮。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就致力于將印度芒果以及“芒果文化”推向世界。在他的倡導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首腦或知名人士都曾經收到過印度領導人贈送的芒果極品——“阿爾芒索”。- 參考資料:
食神網《印度的“芒果文化”遺產》http://www.godeat.com/html_article/200793/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