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窖蔬菜糧油配送
推薦 三粥美味又治病
2017-03-02
入春以后,風成為春季的主氣。風邪多從人體的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要素,常為寒、濕、燥、火(熱)等邪病的先導,故為“六淫之首”,“百病之長”。
因而,春季里假如能有效地阻止風邪引發的風寒、風熱微風燥,就能使機體免受舊病或新疾的侵擾。我國古代醫輯《千金方》中記載:“春時宜食粥”。本文為讀者引薦三個粥方,如能常食之,定可起到防病和保健的作用。
地黃粥
原料:鮮地黃5 000克,白蜜、粳米、酥油各適量。
制造:地黃洗凈搗汁,每500克汁參加白蜜120克,熬成膏狀收貯,封好,每次用10克。將粳米約50克煮粥,粥熟時參加地黃膏10克,酥油少許。于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成效:滋陰,養血,潤肺。適用于肺、腎陰虛,干咳少痰,咯血,陰傷便秘等癥。如為補腎肺用,可在粥中放入熟羊腎,切碎同食;如在粥中加花椒、姜則有溫中祛寒、回陽通脈之效。
防風粥
原料:防風12克,蔥白2克,粳米60克。
制造:將粳米洗凈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參加防風藥液(提早煮好),蔥白(洗凈切碎),文火稍煮,調味食用。
成效:辛溫解表,祛風散寒。適用于外感風寒濕邪重者,癥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周身酸痛等。因其能發表、祛風除濕,所以可用于老人周身骨節疼痛、頭痛目眩等癥。食用時忌油膩、生冷之品。調味宜油膩。風濕熱痹癥者不宜食用。
紫蘇粥
原料:紫蘇葉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制造:沙鍋內參加適量水,放入紫蘇葉,煮沸1分鐘,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淘洗潔凈,另行燒水,參加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再參加紫蘇葉液和紅糖,攪勻即成。
成效:紫蘇葉味辛,性溫,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解郁化痰等成效,能擴張毛細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發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造用。紫蘇葉與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解表作用。對于體弱者、偶感風寒者有效。風熱感冒、體實或咽喉腫痛者不宜食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