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送菜
推薦 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大大超標學會控鹽技巧很重要
發布時間:2017-10-24 發布者:首宏蔬菜配送中心 所屬類別:健康飲食

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大大超標學會控鹽技巧很重要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國民營養方案(2017-2030年)》,倡導安康低鹽飲食,到2030年,力圖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
先來看看我國居民目前的食鹽攝入狀況。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安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現,全國每人日均勻食鹽的攝入量為10.5克,其中城市為10.3克,鄉村為10.7克,雖然這一數據比2002年全國城市居民食鹽攝入量降落了1.5克,但仍遠遠高于倡議的6克攝入量規范(世界衛生組織在預防高血壓措施中倡議每人每日攝鹽量控制在5克以下,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引薦,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國際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標明, 鹽的攝入量與血壓呈正相關,假如每日增加6克鹽攝入持續30年,將使整個人群的收縮壓升高8毫米汞柱,而不同水平降低鹽的攝入則可降低血壓。攝入高鹽除影響血壓外,也可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產生損傷作用,增加腦卒中和胃癌的發作風險。
限制鈉鹽的攝入規范和意義是明白的, 但施行卻很艱難。大多數人以為低鹽飲食口感不佳,影響食欲和生活質量,較難承受和堅持。因而,經過控制一定的飲食攝入技巧來進步居民限鹽的依從性就顯得比擬重要。
那么,詳細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培育油膩口味,逐步做到量化用鹽。人的味覺是逐步養成的,需求不時強化安康觀念,改動烹飪和飲食習慣。設定減鹽目的,以計量方式按部就班,逐步降低攝入量,以最終到達每日6克目的量。應重點培育兒童油膩飲食,在家庭烹飪時引薦運用定量鹽勺,或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
其次我們要知曉食鹽減量的方法:
1、選用新鮮食材,巧用替代方法。烹飪時應盡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少放食鹽等調味品。另外可經過不同味道的調節來減少對咸味的依賴,如烹制菜肴時放少許醋,進步菜肴的鮮香味;也可在烹調食物時運用花椒、八角、辣椒、蔥、姜、蒜等天然調料來調味。
2、合理運用烹調方法。烹制菜肴應等快出鍋時再加鹽,這樣能在保持同樣咸度的狀況下,減少食鹽用量。多用蒸、煮、烤等烹調方式,享受食物天然味道。
3、做好總量控制。在家烹飪時用鹽量不應完全按每人每天6克計算,應考慮大人孩子不同,以及日常零食、即食食品、黃醬、醬油等的食鹽含量。假如在家只烹飪一餐,則應按照餐次食物分配比例計算食鹽用量,如午餐占三餐的40%,則一餐每人的食鹽用量不超過2.4克(6克×40%)。
4、注意隱性鈉問題,少吃高鹽(鈉)食品。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咸味,但在加工過程中卻添加了食鹽,如面包、面條、餅干等;雞精、味精含鈉量較高,應特別注意。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中鈉是強制標示項目,購買時應注意挑選鈉含量一欄數值低的產品,一般而言,超過鈉30%nrv(營養素參考數值)的食品要少購少吃。零食多為高鹽食物,看標簽拒絕高鹽食品。
5、要選用碘鹽。除高碘地區,均引薦食用碘鹽,尤其有兒童少年、孕婦乳母的家庭,更應食用碘鹽,以預防碘缺乏病。
安康小常識:瓷勺一平勺鹽量約18克,瓷勺一平勺醬油相當于鹽3克,一小撮(用3個手指尖)食鹽約2-3克,一啤酒瓶蓋相當于3克鹽。1克鈉相當于2.5克食鹽,1克食鹽相當于400毫克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