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感冒和咳嗽都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大局部患者通常能夠自行康復,少局部患者則需求借助藥物的作用促使身體早日恢復安康。在發病期間,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通常會叮囑大家不要吃雞蛋、魚、蝦等發物,讓年輕人堅持忌口。那么晚輩們口中的發物終究是什么?病中吃發物會產生什么不良影響嗎?
什么是發物
在現代醫學中并未發現關于發物的相關概念,其實發物更傾向于中醫理論,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病癥的一類食物。中醫以為,病者應堅持飲食油膩,不宜食用發物,以免招致氣血陰陽失調毀壞機理。依照不同的性能,發物能夠分為六品種型,分別是發熱之物、發濕熱之物、發風之物、發冷積之物、發起血之物以及發滯氣之物等等。
發物的常見類型
1、發熱之物。發熱之物常常能夠使人體產生熾熱性現象,具有溫熱辛辣的特性,容易助熱上火。在生活中,常見的發熱之物有韭菜、蔥、姜、羊肉以及狗肉等等,不適合熱性體質者、發熱口渴者、大便秘結者以及陰虛火旺者食用。
2、發風之物。發風之物容易使人生風招致皮膚疾病擴散,加重病癥,不適合患有濕疹、蕁麻疹、中風以及過敏體質者食用。常見的發風之物有香椿芽、雞蛋以及魚、蝦、蟹等海鮮。
3、發冷積之物。發冷積之物常常具有寒涼的特性,食用過多可能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加重心肺、脾胃以及肝腎等腑臟的陰寒,從而惹起或加重冷痛、咳嗽、泄瀉以及胸痹等不適反響,常見的有四季豆、西瓜、冰糕、冬瓜、萵筍以及柿子等等。
4、濕熱之物。生活中常見的濕熱之物有豬肉、糯米和飴糖等等,具有助濕化熱的作用,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痰濕體質和脾胃虛弱者不能食用過多濕熱發物,患有黃疸或痢疾的人群應該忌食濕熱類發物。
事實上,發物的不良作用常常因人而異,局部人食用發物后可能會加重患病癥狀,局部人群食用發物后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建議患者在患病期間遵循醫生的指導意見,堅持一定的飲食忌口,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www.hflo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