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各方積極參與、依托社會共治和監管方式創新,才有望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開展,確保“舌尖上的平安”。
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外賣市場“井噴式”增長,但外賣美食的問題卻不時遭到網友吐槽:怎樣總覺得外賣菜量沒有在飯店吃得多?為什么到手的菜品和線上的美食圖片差太遠?為什么餐盒里的菜覺得被人吃了一半?隨著《網絡餐飲效勞食品平安監視管理方法》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些問題都將逐個找到破解方法。
這一方法規則,網絡餐飲效勞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須樹立并執行食品平安相關制度,應當對入網餐飲效勞提供者的食品運營答應證停止檢查,保證入網餐飲效勞提供者食品運營答應證載明的運營場所等答應信息真實。淺顯地說,就是請求平臺入駐商家“綁定實體店”,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幽魂餐廳”再休想趁火打劫;加大平臺的連帶義務,改變一些平臺為了走量、搶占市場,對商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默許態度;還請求送餐人員核對配送食品,保證配送過程中食品不受污染,給餐盒“上保險”……新規對網絡平臺、餐飲效勞商、送餐人員以及各級監管部門的義務和義務均作了明白規則,并制定了相應的處分條款,請求愈加詳細,也更具操作性。
數據顯現,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3.58萬億元,其中網絡訂餐市場范圍達3579億元,占比約10%。而按國外網絡訂餐占餐飲收入30%計算,將來我國網絡訂餐市場或將是萬億元以上范圍。龐大的新興市場既欣欣向榮又魚龍混雜,給監管帶來了嚴峻應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網絡餐飲亂象不只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嚴重危害公眾健康。新規實施前夕,不少平臺開始探索符合新規的管理方法,如推出“日常巡查+定時抽檢+專線排名”制度,對整改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改者勒令下線;在部分地區試點使用“食安封簽”,避免餐品在配送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開通“明廚亮灶”線上直播試點等,這些措施有效化解了消費者的不少擔憂與困惑,拓寬了食安監管的廣度與深度,也說明非不能為,關鍵在于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與相關企業的理念革新。
新年新氣象,新規新希望,網絡餐飲新規擦亮食安監管之眼。有關部門在及時出臺新規、填補法律空白、強化監管力度的同時,還要強化法規執行力,確保良法全面落實。要改變陳舊的監管理念和方式,加強對外賣平臺的指導與支持,努力實現線上線下360度全方位監管。
同時,企業也要提高法規意識與行業自律,規范運營,積極引入新技術手段,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例如平臺方要充分發揮“以網管網”優勢,加強大數據分析,及時分享檢查監測、投訴舉報信息。廣大消費者也要保持警惕,發現問題要勇于維權。只要各方積極參與、依托社會共治和監管方式創新,才有望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開展,確保“舌尖上的平安”。
(義務編輯:施曉娟)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www.hflo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