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方:豬皮500克,紅棗250克,冰糖適量。
制用法:將紅棗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透以表皮無皺紋為度,撈出。再將豬皮洗凈,放入鍋內煮成稠黏湯后,下紅棗、冰糖,煮沸即成。佐餐食之,每日l劑。
功用:益氣養血。適用于各類出血。
2、小薊車前草粥
組方:小薊15克,車前草30克,大棗10枚,豬皮50克,大米100克。
制用法:將小薊、車前草、豬皮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l劑。
功用:清熱瀉火,利尿止血。適用于血尿,心煩口渴,腰酸腿痛等。
3、墨旱蓮茅根阿膠粥
組方:墨旱蓮、白茅根各30克,阿膠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
制用法:將二藥布包,水煎取汁,同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搗碎的阿膠及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用:滋陰清熱涼血。適用于急性腎炎,尿中潛血不消者。
二、男性朋友必備的七款春季藥膳食療粥
1、芡實粥
生芡實和麥麩各適量,先炒成黃色后,每次取20克。另選粳米或糯米30克,置砂鍋內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微滾或沸騰,以粥湯稠而上見粥油為度。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趁溫熱時飲用。但在病人患感冒或發熱期間宜停用。對有二便不暢利、痰多、胸腹滿者也不宜服食。
2、蓮肉粥
先將蓮子磨細末,每次取蓮粉15克,加入糯米30克,紅糖適量,同入砂鍋內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精稠為度。但中滿痞脹及大便燥結者忌服;凡外感前后、瘧、疽、疳、痔、氣郁痞脹、溺赤便秘及食不運化者須忌用。
3、金櫻子粥
金櫻子15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或糯米100克,再加水600毫升,煮成稀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5~7天為一療程。但感冒或發熱病人不宜用。
4、核桃仁粥
核桃肉50克,搗爛。粳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把核桃肉加入,調勻,略煮沸、浮起粥油時即可食用。可于早、晚各溫服1次。對有瀉泄、便溏的病人,不宜服用。
5、龍骨粥
煅龍骨30克,搗碎,入砂鍋內加水200毫升,煎1小時,澄清、去渣、取汁、入糯米100克,再加水600毫升,紅糖適量,煮成半稠粥。早晚空腹溫熱食之,5天為一療程。
6、萸肉粥
每次取洗凈山萸肉15克,糯米50克,紅糖適量,同入砂鍋,加水500毫升,文火燒至微滾或沸騰,米開粥稠、表面有粥油為度。每日晨起空腹溫熱頓服1次,10天為一療程。但痰濕重、小便不利的病人忌服。
7、韭子粥
先將韭子文火炒熟,每次取韭子10克,粳米50克,細鹽適量,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文火煮至米開粥稠即可。每日兩次,溫熱食之。但陰虛火旺及平素陽亢者忌服用。
三、4款好喝的春季養身藥膳
1、土茯苓扁豆脊骨湯
材料:鮮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豬脊骨500克。
做法:扁豆用鍋炒至微黃,土茯苓刮皮洗凈,豬脊骨洗凈。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解毒,對脾虛濕盛、皮膚濕毒瘙癢者尤宜。
2、枸杞芝麻蝦
材料:蝦、枸杞、芝麻。
做法:油鍋內放入姜蒜炒香,放入蝦煸炒;炒到半熟即可把鍋內多余的油倒掉,放料酒,放枸杞湯2勺,改中火燜三分鐘;放少許老抽、鹽和糖;起鍋時再發放芝麻、枸杞和蔥。
功效:枸杞可滋補肝腎、養肝明目,芝麻有益肝養發、強身抗衰老的功效。搭配蝦,可增強免疫力、抗早衰以及緩解腰肌酸痛。
3、山藥紅棗粥
材料:紅棗25克,山藥2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紅棗用溫水泡軟洗凈,粳米淘洗干凈,山藥去皮洗凈切成小塊;將紅棗、粳米、山藥放在一起煮咸粥。吃時放適量白糖攪拌即可。
功效:此粥有補虛益氣、健脾和胃、鎮靜安神、美白潤膚、去濕解困之功效。
4、砂陳鯽魚湯
材料:砂仁5克,陳皮14個、鯽魚1-2條(約300-400克),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鯽魚宰凈,去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鏟起。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麻油便可。
功效:該方具健脾胃、祛水濕的功效,是民間一道春困時的養生靚湯,男女老少皆宜,尤為適宜于女士之用。
四、春季適合吃這八大藥膳
1、山藥炒蝦仁
材料:枸杞10克、紅棗10克。草蝦仁45克、新鮮山藥50克、青椒20克、紅(黃)甜椒30克、黑木耳10克、老姜1片、米酒1湯匙、鹽適量、麻油2茶匙。
做法:將枸杞、紅棗洗凈瀝干水分,紅棗劃兩刀備用。蝦仁洗凈擦干,加鹽酒腌10分鐘備用。山藥、青紅黃椒、黑木耳分別洗凈切片,姜切絲備用。熱油鍋放入姜絲炒香,再炒蝦仁、山藥、青紅黃椒、黑木耳等材料,起鍋前則加入枸杞、紅棗等略炒即可。
功效:此道藥膳有改善腸胃道機能、促進乳汁分泌、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2、眉豆陳皮鯉魚湯
材料:鯉魚300克、白眉豆100克、陳皮10克、生姜少許、油鹽適量。
做法:將白眉豆和陳皮(去白)、生姜分別洗凈備用;鯉魚去掉腮和內臟后洗凈,然后放進油鍋中略煎,直到顯得稍黃即可,備用;將白眉豆、陳皮和生姜放進砂鍋內,加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把鯉魚放進去一起煮,直到眉豆爛熟即可加調味料,隨后飲用。
功效:健脾養胃,利水消腫。
3、蘭花燉仔鴿
材料:鮮蘭花4朵,肥嫩鴿子5只,火腿肉25克,冬筍、水發口蘑各50克,清雞湯500克,蔥段、姜片、精鹽、味精、白糖、料酒各適量。
做法:先將鴿子宰殺,去毛,開膛,去內臟,洗凈,每只切為4塊,入沸水鍋中氽透撈出,洗凈血漬,備用。再把冬筍、口蘑洗凈切片,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放入盤內。然后把火腿肉切碎,蘭花摘瓣洗凈,備用。最后把鴿肉塊放入鍋內,注入清雞湯,大火燒沸后,加入姜片、蔥段、料酒、精鹽、火腿、白糖,文火燉1小時后,加入冬筍、口蘑、火腿,繼續燉至鴿肉熟爛,揀出蔥段、姜片,撇凈浮油,放入蘭花瓣,點入味精,調勻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有助于解毒。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閉經以及消渴,老年體衰等。
4、槐花芝麻餅
材料:槐花200克,嫩豆腐100克,干淀粉30克,芝麻粉50克,生姜末10克,植物油500毫升,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槐花加精鹽、味精腌片刻,嫩豆腐切成末放在槐花瓣中,加生姜末和干淀粉拌勻。揉成小團子,滾上一層芝麻粉,再按成圓餅,放在油鍋中煎炸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潤燥。
5、山藥枸杞粥
材料:米12杯、山藥600克、枸杞、糖桂花(冰糖)、小蔥。
做法:大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時,山藥洗凈,去皮切塊。將泡好的米放入鍋中,加入5杯水煮開,改小火煮成粥,加入枸杞、山藥塊一起熬煮。稍攪拌,小火熬煮30分鐘即可。
功效:山藥枸杞粥有健脾胃、益肺腎精氣、鎮定心神,有助眠之功效,經常食用還能改變顏面偏黃者。
6、五指毛桃豬骨湯
材料:五指毛桃50克,土茯苓30克,豬骨300克。
做法:五指毛桃、土茯苓洗凈,浸泡15分鐘;豬脊骨斬塊,洗凈,汆水撈起;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鐘,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中草藥五指毛桃和土茯苓有健脾胃、祛濕困、壯腰力的功效。
7、花生小豆鯽魚湯
材料:花生米200克,赤小豆120克,鯽魚1條。
做法:將花生米、赤小豆分別洗凈,瀝去水分;鯽魚剖腹去鱗及肚腸;一起放入大碗中,加料酒、精鹽少許,用大火隔水蒸燉,待沸后,改用小火燉至花生爛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利水消腫。鯽魚與補血的花生、清熱利尿的赤小豆配合,能起到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特別適用于營養不良所致的浮腫以及慢性腎炎小便不利等病癥。
8、韭菜炒羊肝
材料:韭菜150g,羊肝200g,生姜、蔥、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韭菜洗凈切段,羊肝洗凈去筋切薄片,生姜切片,蔥切段;鐵鍋加油燒沸,羊肝翻炒,變色后加韭菜、蔥、姜和精鹽翻炒片刻,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此道菜能補肝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