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急性腸胃炎患者,有很多是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導致的。因此對于這類患者在平時應該多吃水果蔬菜,促進身體內的新陳代謝,多吃健康的食品,少吃油炸類、辛辣刺激、垃圾食品等,注意營養均衡,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感染細菌的機會。
二戒煙戒酒
對于慢性腸胃病人,一般會出現胃部不適、打嗝、噯氣、消化不良、腹部脹滿、惡心、胃部反酸等癥狀。雖然不像急性腸胃炎患者那樣疼起來要命,但是對于慢性腸胃炎患者來說,持續的時間是比較長,難以治愈好的。因此,應該格外注意腸胃的保養,平時多喝水和牛奶,戒煙戒酒,減少對腸胃的刺激,保持腸胃部的酸堿平衡。
三注意飲食
在春季,乍暖還寒,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滋生各種疾病,是腸胃炎的高發季節。這時候,應該少吃或不吃性寒食物,多吃一些蔥、姜、芥末、韭菜等陽氣旺盛的食物,補充體內缺少的陽氣,這樣不僅能祛散陰寒之氣,還能保證春季的精力旺盛,減少疾病的出現。
二、什么是急性腸胃炎
病因
急性腸胃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沙門氏菌屬是引起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雞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較為常見。
癥狀
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甚至數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
檢查
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
血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
三、急性腸胃炎治療方法是什么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術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
四、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1、腹痛腹瀉:腹痛腹瀉是急性腸炎的典型癥狀特點。大多在肚臍周圍痛,呈陣發*痛,引起排便感覺,排便后腹痛略有減輕。腹瀉大多為稀水樣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達十幾次。經治療,1-2天內,最多2-3天恢復正常,病情經過比較良好。
2、惡心嘔吐:個別嚴重病人伴低燒,惡心嘔吐,并發生脫水癥狀,急性腸炎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鑒別。總的說來,腹瀉中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急性腸炎。
3、全身癥狀:一般全身的癥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癥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后重感。
5、體征方面:腸炎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急性腸炎患者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