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消息,目前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數量約達4.2萬個,中醫館已然成為守護群眾健康的“守門人”。發布會數據表明,2015年全國僅有3000余個中醫館;而如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基本都設有中醫館,實現了全覆蓋。全國99.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藥服務的覆蓋范圍在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中醫館的內涵也在不斷提升,實現了“從有到優”的轉變。據悉,我國持續推進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等項目;培訓并推廣6類10項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能夠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比例已經提升至98%。
早在2018年,陜西省就達成了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的目標。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孔群介紹,自2012年起,該省連續13年設立中醫館建設專項資金,累計投入2.2億元,共建設中醫館1786個。除此之外,陜西省還連續七年投入資金,為中醫館培訓骨干人才1400多人,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3.52萬人次,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得以不斷壯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邢超表示:“中醫藥服務越來越貼近群眾,基層中醫診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通過采取更具針對性、覆蓋面更廣、作用更直接、效果更顯著的措施來支持中醫館建設,我國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都在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