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以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方面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與可及性上更進一步?!?/div>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著重強調,要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取得新的提升。總書記的諄諄教導、殷切叮囑,彰顯出大國領袖深厚的為民情懷,更為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在2025年的新年賀詞中,總書記著重強調了我們黨“民生為大”的治國理念。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面對小小社區書記、“90后”李肖娜代表詳細詢問:“社區規模有多大?改造情況如何?加裝電梯是否普遍?老百姓的意愿強烈嗎?”總書記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生小事”。如今,我國社會結構正經歷著深刻變革,社會群體不斷細化分化。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是實現社會善治的重要途徑。其中,對億萬農民的民生關懷以及對萬千鄉村的民生建設,意義尤為重大。
關乎每一位群眾、每一個家庭的民生建設,就如同農田里的基礎設施,不僅要筑牢根基,更要實現普惠共享。近年來,從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到推進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從建立健全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機制,到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一項項基礎性民生工程猶如播撒在廣袤田野的種子,孕育出農民群眾基本現代化的生活條件和煥然一新的精神風貌。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在這一關鍵節點,更要做好兜底工作,密切關注每一個有返貧致貧風險的群眾,做到發現一個、幫扶一個、化解一個。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設逐步向普惠性發展時,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基礎上,還要持續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把民生“安全網”織得更密更牢。
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關鍵在于推進改革。對于農村居民而言,他們期盼養老金能夠逐步提高,希望大病保險的年度支付額度不斷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正是對這些需求的積極響應。對于投身城市建設的務工農民來說,能否在常住地享受社會保險、住房保障,一同進城的孩子能否在城市接受公平的義務教育,是他們關注的焦點。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切實投入精力,打通基本公共服務惠及更多人群的堵點和痛點,讓進城農民在城市生活更有保障。
無論是加強民生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還是提升公共服務,最關鍵的是要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要瞄準現階段農民群眾需求迫切、當下能夠實施、經過幾年努力能夠取得成效的重點實事,做到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這對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云南省宣威市普立鄉尼珠河村,孩子們上學坐上了“空中校車”,落差近200米的高空索道纜車和高達268米的觀光電梯,讓他們原本往返6小時的上學路縮短至1小時。在重慶市開州區大進鎮,建在中心衛生院的遠程診療系統極大地方便了山區農民就醫,不少疑難病例在專家指導下不出鎮就能痊愈。當一樁樁“為民小事”切實落地到村落農舍,經濟社會的發展就能與民生溫度實現同頻共振,群眾的笑容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高度的最佳體現。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在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將帶著更多鄉親們的心聲共同商議國家大事。當我們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穩步前進,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廣泛、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民生這張答卷必將越來越出色。

- 上一條:陽江市公安局陽江市公安局2024-2025年飯堂食材等配送服務采購項目的合同公告
- 下一條:$Nex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