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網上開端風行一些80后懷舊的帖子,有的搜集小時候的玩具;有的分享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插圖;有的重溫作文結尾表決心式的“必殺句”……除了這些相似的童年記憶外,作為一個正根兒的北京人,我與在京生長的80后還有共同的回想,那就是一種吃食——地道的京味小腸陳鹵煮。
小腸陳以運營老北京風味兒鹵煮小腸而著名。鹵煮小腸源自乾隆爺愛吃的一道御膳“蘇造肉”,距今已有二百年歷史了。后傳入民間,但由于蘇造肉本錢太高,老百姓吃不起,便交換成低價的豬下水佐以豆腐、火燒同煮,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吃——鹵煮火燒。
記得小時候,爸爸帶我去吃鹵煮,每次都能看見小腸陳檔口前,排著長長一隊,很多人手里拿著個現已看不到的那種大號鋁飯盒,那是為了在這兒吃完了順便再給家人帶點兒。還記得那個繁忙的陳玉田老師傅,用手從滾燙的鍋里撈出幾個火燒,切成“井字”塊兒,再將腸、肺頭、油炸豆腐片等原料撈出,片刻切好放入碗中,最后用大勺舀上兩勺鍋中的鹵湯,淋一些醋、蒜汁兒,放點辣椒油,一碗香噴噴的鹵煮就大功告成了,那叫一個利索!
遠遠地看一眼,滿滿的一碗,總覺得馬上就要溢出來似的;聞一聞,那特有的鹵煮香味就已灌滿我的鼻腔,鹵煮還未進口,就曾經偷咽口水了。等到連湯汁帶小腸進入嘴里,齒間留香,肚里暖暖的,那種幸福的滿足感很難用言語來形容,唯有多咂摸幾下油油的小嘴,來表達一下本人肚里小饞蟲的喜悅。
長大之后,生活好了,大魚大肉曾經習以為常,但關于我們這群80后來說, 小腸陳在兒時記憶中的地位是任何美食都替代不了的。三五好友相聚,仍愛約在小腸陳,來上幾碗鹵煮火燒,多加點兒蒜汁兒和辣椒,再配上一“小二兒”。“吱溜”一口酒,夾塊肥腸兒,半寸長的香菜桿兒在口中脆響,那叫愜意。要是人多,索性就來個大的————鹵煮火鍋,聽說鹵煮火鍋大有來頭,它是小腸陳第四代傳人在傳統單碗鹵煮的基礎上創新出來的獨家鹵煮系列產品之一,還榮獲“中國名菜”的稱號。鍋里面有腸、肺、心、肝、肚、五花肉等原料,品種豐富,碼放講究。火鍋上桌時加上酒精保溫,就是為了吃鹵煮的熱乎勁兒。還能涮點新鮮蔬菜,挺適合家庭聚餐、朋友聚會。乍暖還寒時節,一邊吃著熱氣騰騰的鹵煮,一邊跟朋友侃著大山,其樂融融的感覺——美!
成家之后,本著節約“鬧革命”的原則,曾經嘗試著本人在家做。從菜市場買來小腸、肝、肺、肚等下水,還有五花肉、油炸豆腐塊和火燒。下水處理以后,再將豆豉、大料、蔥、姜、豆腐乳等調料放入鍋內同煮。待腸、肉煮爛后,撈出小腸、肝、肺等切成小塊放入碗內,盛上湯鹵。澆上辣椒油、醋蒜汁,再撒上點兒香菜葉,齊活兒!一碗熱騰騰的鹵煮上桌兒嘍!可是,也不曉得為什么,雖然我是嚴格按照鹵煮的工序一步一步來做,但總也做不出小腸陳的那個味兒!
現在想來,小腸陳祖傳四代制作鹵煮小腸,相傳百余年的制作工藝,再加上精心研制改造,那正宗味兒豈是一般人做得出來的。如今的小腸陳已是一家擁有多家直營店的連鎖餐飲企業了。店的面積有大有小,但不論是大店、小店,小腸陳都是保持著傳統的制作,保持著原汁原味,這就是小腸陳經久不衰、讓人回味的品質所在。小腸陳被收入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關于老北京的80后而言,小腸陳已不僅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簡單,它代表的是北京鹵煮百年來的不變美味,更記錄了80后一代的生長蛻變,見證了老北京生活的時代變遷,京味飲食文化的創新與弘揚。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www.hflo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