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有個說法,說喝酒臉紅的人比起不臉紅的人更不容易傷肝,這到底是一種寬慰還是有理論支持的呢?其實,不論是營養專家還是肝病專家均表示,這種說法并不成立。喝酒臉紅與否是由基因決議的,酒精對肝臟的傷害,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喝酒的量和頻率,跟臉紅與否關系不大。
喝酒容易臉紅的益處在于,只要臉一醉成紅色,闡明本人到極限了,一般人就不會再行勸酒。喝酒不會臉紅的人最搞不清楚本人的底線在哪里,常常容易喝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喝酒臉紅有戒備提示的作用。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喝酒臉紅的人對肝臟的傷害更小。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副主任馮翔解釋,之所以有人喝酒臉紅,有人不臉紅,這是由于,從理論上來說,人體本身有兩種不同的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參與酒精的代謝。酒精的乙醇先經過乙醇脫氫酶的作用,轉化為乙醛,進而在乙醛脫氫酶的協助下轉化為乙酸,乙酸最終轉換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喝酒不臉紅的人,這兩種酶的功用都相對比擬完善,能及時把酒精代謝進來。而喝酒臉紅的人,乙醛脫氫酶基因存在變異,功用有缺陷,這就招致乙醛不能及時轉換為乙酸,乙醛累積形成毛細血管擴張,呈現臉紅。約三分之一亞洲人都存在這種情況。
北京佑安醫院肝病內科主任醫師趙國慶指出,參與酒精代謝的酶都有一定的限度,酒精要是攝入過多,沒有足夠的酶參與代謝,就會損傷肝臟。一般而言,每日攝入酒精應在25克以下,即白酒不要超越1兩,啤酒不要超越一瓶,紅酒限制在一紅酒杯左右為宜。因此要想喝酒不傷肝,喝酒還是悠著點好。
【相關閱讀】
睡前喝紅酒 女性易得脂肪肝
女性養生:紅酒對女人的9大養生功效
紅酒護心午后喝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