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專員李海鋒在2017年食品平安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韓肖/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記者 吳曉薇)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7年食品平安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專員李海鋒表示,食藥監總局在管理謠言的過程中領會到科普宣傳十分重要,并為此展開了信息化科普等八種方式,以全面進步消費者食品平安科普素養。
當前,我國的食品平安形勢整體穩中向好,但食品平安的各類謠言仍頻繁呈現。對此,食藥監總局在2017年結合社會各方,在加大防備和管理謠言的工作力度的基礎上,打出了多部門協同聯動、多平臺主動發布監管信息、樹立辟謠綠色通道、樹立辟謠數據庫、鼓舞企業擔負管理謠言的主體義務、效勞媒體進步報道的準確性科學性、依法嚴厲打擊的“組合拳”。
在謠言管理理論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深深領會到,在從嚴監管的同時,要鼎力增強科普宣傳力度,讓“謠言止于智者”。
“消費者只要食品平安科學素養進步了,才干具備識謠、辨謠的才能。科學知識跑在謠言的前面,謠言也就無所遁形。”李海鋒說。
因而,2017年食藥監總局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內容、不同媒介、不同時期,積極探索理論,創新展開了信息化科普、活動式科普等八種方式的的科普宣傳。
據李海鋒引見,為打造信息化科普方式,食藥監總局經過樹立食品藥品平安科普資源庫,搭建新媒體科普傳播矩陣,應用短視頻、h5、數圖等技術手段創新科普內容方式,著力構建“互聯網+科普”新格局。
活動式科普則以舉辦全國食品平安宣傳周、指導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組織舉辦食品平安科普展為主。2017年,中央層面共展開17場重要活動,全國共有6300多萬食品從業者、媒體工作者、青少年學生接受了法治、誠信、科普教育。
“針對食品保健食品欺詐與虛假宣傳,在專項整治工作中展開執法人員現場揭露式科普。”李海鋒說,各級監管部門在日常檢查、抽樣檢驗、執法辦案等食品平安監管工作中,也會同步展開科普宣傳,并及時發布風險解析及消費提示等科普信息,切實推行監管式科普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熱點與突發輿情事件對食品平安影響最為廣泛。李海鋒指出,監管部門對此類事件采取引導式科普的方法,在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社會輿論中,著力增強科普工作科學性與時效性,有效疏導公眾情緒。
根據公眾食品平安的信息需求,食藥監總局還鼎力推行精準科普,做到內容精準、傳播精準、人群精準。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總局微信公眾號“中國食事藥聞”設立的“科普問答”欄目,累計制作播發了38期科普問答。針對公眾食品消費誤區,直接指導其科學理性消費。
除此之外,李海鋒表示,食品平安問題的時令性特點,使平安監管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也有不同的工作重點。食藥監總局展開了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專項科普;為扎實推進食品平安科普的常態化,食藥監總局在全系統鼎力推進食品藥品科普基地建設。如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結合省科技廳將創建國內首家“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推進基地化科普;為引導新聞媒體及記者科學、理性、客觀報道食品平安新聞,委托專業機構專門組織編寫了《食藥平安新聞報道效勞手冊》,樹立“食品藥品傳播青年學者聯盟”;經常性舉辦“媒體訓練營”等活動,培訓食品平安報道的實用知識和技能。
(義務編輯:劉瀟瀟)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www.hflo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