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史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
草莓被稱為春季第一果,清新可口,營養豐厚,可是,假如給你一顆碩大無比、奇形怪狀或者是果肉呈白色的草莓,你敢吃嗎?
白肉草莓由種類決議,跟激素無關
記者近日就吃到了果肉呈白色的草莓,有些擔憂,尤其是經過網絡檢索之后,由于很多信息提示“可能運用了催紅素,千萬不要購置。”對此,史軍解釋,這種說法其實沒有科學根據,草莓的果肉是紅色還是白色,是由它的種類決議的,譬如章姬草莓的果肉就偏白,而一種叫照香的草莓種類的果肉完整是白色的,這都與與激素沒有關系,而且其實也沒有所謂的草莓催紅素。
自然成熟的水果,尤其是香蕉等熱帶水果,很難長時間保管及運輸,運用乙烯利(一種催熟劑,毒性較低)可使未完整成熟的香蕉很快變黃,更有賣相。但草莓的保管期很短,普通不會運用催熟劑。草莓顏色有深有淺,與種類及其在生長過程遭到的光照、授粉狀況、溫度等有關,與激素基本沒有關系。
大草莓并非都是膨大素催生的
“個頭很大的草莓都是用膨大素催出來的!這個說法也不科學。”史軍強調,膨大素(學名叫氯吡脲)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確實能讓草莓更大更豐滿。但草莓的大小與種類、種植方式(疏花疏果能夠得到更大的草莓)等很多要素有關。
我們常見的草莓分兩類,一類是日本等培育的草莓,滋味甜,香味較濃,但體積相對較小;另一類是歐美等培育的草莓,體積較大,酸度較高。當然,經過不時雜交,也能夠繁育出個頭比較大、滋味也比較好的草莓種類,這樣的的草莓種類會越來越多。
畸形草莓不是變異種類
我們吃的不是草莓的果實,而是膨大的花托,瘦果才是果實,即草莓上面的小顆粒。史軍說,如瘦果受低溫影響發育不良,或在生長中被摘除,也易使草莓發生畸形,而授粉異常也可能是原因。
異常大且形狀奇怪的草莓存在運用膨大素的可能,但兩者不能完整劃等號。“很多人擔憂膨大素的安全性,網上還有膨大素會在人體內積累、致癌等說法,這些目前都沒有可靠的科學根據。”史軍解釋,普通膨大素噴施在植物上,24小時后60%都已降解,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其安全性還能夠。另外,目前還沒有發現膨大素能致癌,但低劑量對肝、腎功能長期的影響仍在研究中。
草莓形狀及口味多種多樣,在正規超市或廠家購置普通沒問題。但提示大家注意,如草莓價錢很便宜、來源不明,且畸形較多,最好謹慎購置。
【相關閱讀】
春天男人常吃草莓的四大養生奇效
櫻桃果、巧克力草莓 “花哨水果”背后藏著哪些秘密
美公布11種天然護膚食物